硬核“十四五”丨中国“追光”这五年 创新动能磅礴迸发
2025-10-21 16:18:20? ?来源:央视新闻 责任编辑:洪振威 我来说两句 |
从地球表面仰望苍穹,向微观世界探幽索微,人类对未知的好奇永无止境。 "十四五"以来,中国以"追光者"的姿态叩问科技前沿,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。 遥望天际,海拔4410米,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,1.36平方公里的探测器阵列,在人类历史上,首次揭示了银河系宇宙线起源的关键线索。 探索微观,"超级显微镜"中国散裂中子源,发现精密部件的深层奥秘,让中国在微观探测领域,跻身世界前列。 如今的中国,正以更主动的姿态,在科技的"无人区"里,探索未知,释放动能。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报告,覆盖全球139个经济体,"十四五"期间,中国实现全面攀升。2025年,中国首次跻身全球前十;24个中国创新集群,跻身全球百强的数量,比五年前增长超过40%,连续三年位居世界第一,"深圳—香港—广州"创新集群更是登顶全球榜首。 "十四五"规划《纲要》中,"适度超前布局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"的表述格外醒目。瞄准前沿领域,中国实施了一批具有前瞻性、战略性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。 在合肥未来大科学城,正在建设的合肥先进光源,是国际最先进的第四代同步辐射光源之一。建成后,将让人类能够从分子原子甚至电子尺度球探体育比分:微观世界。这五年,这样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落地建设,数量是"十三五"时期的两倍多,创下历次五年规划之最,为基础研究筑牢硬件根基。 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为原点,"创新高地"正在中国大地上加速崛起。在大湾区,高校放射状分布,科研机构、企业打破地域壁垒"沿途开花",全链条创新生态让近200平方公里的世界级科学片区,成为全球产学研融合"样板",并在中国大地上裂变、复制,创新要素如水流般自由流动。 五年时间,创新成果源源不断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,加快转化为新质生产力。 人工智能专利全球第一,平均每11个小时就能诞生一家人工智能企业,总数已超5000家,深度赋能千行百业。 国产脑起搏器全面商用,帮助3万名帕金森病患者改善运动功能。 上海、北京、武汉等20多个重点城市建成量子通信城域网,构建起全球规模最大的量子通信网络。 今天,中国已经拥有世界最多的研发人员,高新技术企业超过50万家。创新作为驱动发展的第一动力,正点燃中国经济的澎湃活力。 |
相关阅读:
![]() |
![]() |
打印 | 收藏 | 发给好友 【字号 大 中 小】 |
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(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/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)证号: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(闽)字第085号
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(署)网出证(闽)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-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(闽)-经营性-2015-0001
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,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,不得转载、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
职业道德监督、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0591-87095403(工作日9:00-12:00、15:00-18:00) 举报邮箱:jubao@jjjtsb.com 篮球比分直播: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:0591-87275327